新房

筛选
当前位置:无锡房地产网  > 楼市聚焦 > 谈房论市
分享到
微信扫码分享
房掌柜小程序端

房掌柜小程序端

点赞(0)
收藏

樊纲:房地产两级分化波动 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大城市

来源:中国经济50人论坛  樊纲 无锡房掌柜  2017-11-06 09:06:16
[摘要]过去一年多,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两极分化的异常波动。少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房价地价飞涨;与此同时,三四线城市高喊去库存,但房子卖不出去。这暴露出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原因,我们的“城镇化”战略导致了两极分化。

  过去一年多,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两极分化的异常波动。少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房价地价飞涨;与此同时,三四线城市高喊去库存,但房子卖不出去。这暴露出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原因,我们的“城镇化”战略导致了两极分化。

  中国从来不说“城市化”,而是说“城镇化”。不同的提法代表着不同的政策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一直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、大力发展中小城镇的“城镇化”政策。这诚然对城市间与城乡协调有积极作用,但也引发诸多问题。

 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,土地供应受到限制,人口又不断涌入,引发房价地价飙涨。房价经历一系列调控也不降低,是因一直没有实质增加供给,只是抑制需求,但人口还在不断进来,需求还在不断增长。鼓励中小城镇发展,土地敞开供应,但是人口又不断流失,结果是房地产库存高企。

  我们应该重新反思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关系。中国正处在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阶段,限制大城市而鼓励发展小城镇不符合当前的自然规律。

  1、大城市更好

  城市化是人口迁移过程中理性选择的结果,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,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聚是基本规律。从世界范围看,大城市化的趋势从未停止。1950年全球超过500万人的城市只有7个,2015年增加到73个。日本60%的人口在关东、关西都市区,韩国50%的人口在首尔都市区。1950-2015年,全球生活在1000万人以上规模城市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从3.2%提高到11.9%,生活在100万-500万、50万-100万规模城市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了3.9%和0.6%,但是生活在50万以下规模城市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了7%。

  中国尽管一直限制大城市的人口流入,但是1990-2015年中国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城市,从2个增加到16个。2009-2014年,中国35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共增加3778万人,其中前15个大城市增加了3010万人,约占80%。城市化的基本好处是获得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所带来的规模效益。人为什么要迁移、选择向哪里迁移,考虑的主要是就业、收入、生活、公共服务等。在这些方面,大城市都具有明显的优势。最早出现的企业是乡镇工业。但分散的乡村不具备聚集效应,村村搞基础设施等的成本太高。于是乡镇企业进入到城市的开发区,它的基础设施不仅便宜,而且更健全、更齐备,信息、人才、市场条件等也更优越。

  大城市可以更集中地提供各类基础设施,从而聚集更多的产业和企业,于是企业又往大城市迁移,形成更专业的分工,提供更多就业和更高收入。大城市是创新资源和人才最集中、创新活动最活跃最容易成功的区域,从而持续推动经济增长。美国的创新资源都集中在硅谷、洛杉矶、纽约等大都市区。此外,大城市能聚集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。具有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通畅的上升通道,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。更有利于服务业和文化时尚产业的发展,这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。即便在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等方面,大城市也因为规模效益而具有明显优势。

  但是,我们总是希望人们从农村迁移出来,都到小城市中去。现实中很多产业和企业却并没有到小城市去,相反,小城市的企业都往大城市搬。人们也就跟着涌向大城市。

  2、政策偏差的后果

  在目前的大城市化阶段,却实行“城镇化”的发展思路,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。人为限制大城市的发展,总想改变规律而不是顺应规律,设定城市人口调控目标,致使每次的规划都“小而又小”,今天定了规划,明天就被突破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  一方面,特大城市的用地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根据人口规划设定,但是人口流入远超规划预期,导致房价高企、交通拥堵、教育医疗短缺,外来人口甚至无法享受一些基本公共服务。有的城市六年前提出只能养活800万人,结果现在达到了2100万人,这个城市肯定会出现各种供求关系紧张。部分学者、官员认为,这些“大城市病”是由于人多,从而支持限制大城市人口增长。但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因为逆反规律造成的。

  另一方面,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不能改变其人口流失的情况,由于条件所限,产业发展不起来,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,人口就不断流失。2009-2014年,在232个地级市中,人口减少的有85个,占36.6%,共减少1314万人。

  前述房地产市场的两极分化就是城镇化思路带来的不良后果。

  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。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支持,导致部分农民工早退,这意味着劳动力从生产率高的城市流向生产率低的小城镇。日本就曾有过类似教训,1960年代日本劳动力大量进城,其增长速度一度达到10%以上。1972年田中角荣提出“日本列岛改造论”,从大城市疏解产业和人口到日本东北部和西南部,企图创造一批“迷你东京”。该政策是1970年代日本生产率趋于下降的重要诱因。

  可能有人举出欧洲小城镇发展很好的反例。其实这分两种类型:

  一类往往是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,属于大都市区内或周边的城市群、城市带的小城市,通过轻轨等一小时、一个半小时能到达大都市核心区,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城市。

  一类是没有消亡且得到发展的。因为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很慢,100年、150年才完成。年轻人还没走光,退休的人又回来了。这些从城里退休回来的人是带着一生的积蓄、带着社保、带着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回去的。所以这些小城镇又发展起来,而且实现了现代化更新。

  中国的情况是在三十几年内快速工业化,小城镇的人口迅速流失,退休的人还没回去,大家都集中在大城市。加上中国地域辽阔,很多小城市不在城市群里,发展就会遇到困难。

  西方的经验表明,小城镇不是没有发展机会了,但不是现在这个阶段,中国现在是发展大城市的阶段。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卢娟

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楼市爆料寻求报道,请点击这里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。

新闻排行

新闻推荐

  1. 1家装成新居住行业入口 被窝升级发布“十心实意”安心承诺
  2. 2监管盯上金科股权变动深水区?
  3. 3 300亿元!无锡首支城市更新基金设立!
  4. 4无锡首次集中土拍最终落定
  5. 5锡澄S1线试乘券首发
  6. 6无锡起价18.56亿挂牌1宗商住地 起始楼面价8500元/㎡
  7. 7南泉、马山段胜利“会师” ! 太湖隧道湖域段底板今晨“合龙”
  8. 8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,今日正式启动!
  9. 9又一批新学校消息来了!看看有你家附近的吗?
  10. 10惠山区纯新盘备案价出炉!均价约2.7万+/㎡!

楼盘推荐

视频推荐